3月11日,美元指数震荡下行,北向资金大幅流入A股市场,利好港股的风险偏好,港股大盘再度上升,但成交缩量。恒生指数全日上升234点或1.4%,收报16,587点。恒生科指上升2.9%,收报3,482点。大市成交金额减少至929多亿港元,港股通净流入30.01亿港元。
上月中国物价增速低位反弹,但仍指向内需复苏偏弱,宏观景气度暂时无法给予港股大盘更多的上行动能,港股更多的机会需要在结构及板块轮动间挖掘。
上周表现理想的板块如材料、电讯、石油及煤炭昨日表现偏弱,而落后的科技、消费、医疗保健则有资金关注,部分光伏、储能个股则受惠业绩前景好转及政策预期而上涨明显。
盘面上,软件及权重科技股有较大涨幅,如金山云(3896 HK)、万国数据(9698 HK)、哔哩哔哩(9626 HK)分别大涨18.9%、18.2%及11.6%,三只股份的成交金额同时倍增,当高BETA及未有盈利公司的股价也出现股价异动时,表示当前市场气氛并不差。
腾讯(700 HK)、阿里(9988 HK)、美团(3690 HK)、京东(9618 HK)及快手(1024 HK)分别升3.2%、2.2%、5.3%、6.4%及3.8%,其中京东创两个月以来收市新高,反映市场对公司提高回购规模及分红的举措反应积极。如果接下来其他平台企业仿效进一步提高回购及分红力度,这将有助公司局部估值修复。
此外,啤酒、餐饮、文旅、黄金珠宝、汽车等消费板块表现积极。
光伏、储能个股接连大涨,如信义光能(968 HK)、福莱特玻璃(6865 HK)分别升11.1%及10.5%。
春节错位带动2月CPI同比转正,受文娱出行等节日消费相关价格的提振,服务CPI同比高增,但消费品CPI仍然为负值,剔除春节影响的1-2月CPI同比持平,核心CPI同比升幅仅0.8%,表明总体消费需求仍然较弱。
上游PPI同比跌幅扩大,从环比看多分类仍未能止跌,结合2月制造业PMI生产指数持续优于新订单指数的表现,显示上游工业制造业仍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,厂家降价压力仍大。
总体看,房地产下行压力仍然影响经济修复的力度,但“两会”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政策的方向为“轻总量,重结构”,我们认为居民修复信心需要时间,预计总体物价水平仍将在偏低位运行一段较长时间。

